中国环境报通讯员冯健 胡志松
理论考试不划范围、不设题库;实操考核先拆解再安装执法仪器,然后排除人为设置的设施故障;执法科目考核参考人员不仅要在限定时间内指出执法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现场制作执法文书……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采取两个理论考场、三个实操考点平行同步的方式,对全市17个区的180余名移动源执法骨干进行比武考核。通过此次比武考核,破解移动源监管中的8个方面近百个难题,有力提升了全市移动源队伍监管执法能力。
紧盯问题定方案,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今年5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决定在全市移动源监察执法系统开展岗位建功比武活动。但就在方案下发前夕,发生的一件事让比武活动按下了暂停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5月初,北京市机动车中心与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联合开展打击使用劣质燃油行动。机动车中心执法人员在对涉事车辆进行尾气排放相关检测时,怎么也找不到其中6辆轻型面包车的OBD诊断接口位置,机动车中心领导不得不再次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问题。
“这件事看似小事,却充分暴露出执法人员知识掌握不全等问题。打造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不是嘴上喊得响就行,还要真打实练才能无愧于铁军称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领导指出问题根源。
紧接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分别带队明察暗访,先后查找出执法人员对“双高”企业执法手段创新不够、执法监管不严、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执法人员对全市检测机构监管没有做到全面、全时覆盖,个别检测机构存在检测数据弄虚作假、检测方式偷梁换柱等现象;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执法APP更新不及时,对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底数不清、对进入低排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不严等问题。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要求市、区两级移动源执法部门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不到半个月,查找出近百个问题。例如,顺义区查找出一线执法人员只注重检测流程和内容,但对各类法规、条例掌握不全面,对自由裁量权把握不准确、执法文书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东城区查找出执法人员对执法仪器维修保养技能不熟练,等靠厂家上门“保姆式”服务问题;怀柔区查找出对检测机构监管方式呆板等问题。
北京市移动源岗位建功领导小组随即要求重新完善《全市移动源监察执法岗位建功活动实施方案》。
查缺补漏练精兵,从“一门精”到“多面手”
“能力高超、业务精湛是培育铁军精神的基础,如果没有能啃‘硬骨头’的本领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难以练就合格生态环保铁军的。”这是北京市区两级移动源部门形成的共识。
针对怀柔区、东城区提出的执法力量不足、检测经验缺乏难以实时监管问题,机动车中心派出骨干对这两个区执法人员实行“一对一”帮带。具体对如何做好超标复检车、外埠登记车、运营出租车、有疑点车辆监管进行指导;针对检测机构在OBD数据、检测参数、怠速检测等重点环节如何造假的手段进行模拟教学;对新发现的违规手段及时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等。
大兴区、怀柔区对一线执法人员存在只会查不会罚和不愿学非本职业务等现象,组织各业务一线执法人员,通过调取行政处罚系统已结案卷,学习专业涉及的一般程序处罚案卷,通过学习从调查询问到证据固化,从送达《违法行为改正决定书》再到最终复核、结案,复盘的几个案卷后,一线执法人员对每个执行环节都烂熟于心,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
怀柔区以大练兵为契机,打破原有分组固定执法模式,要求全体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法》《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执法人员现场集中学习在用柴油车、加油站检测及年检场网络监控实际操作,对每个专业的每个执法流程严扣细训,使执法人员从“一门精”转变为“多面手”。
大练兵期间,北京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始终坚持学、练、找、改,反思还缺什么、哪儿有差距,切实做到学中干、干中思、思中改,查漏补缺,提升素质,锤炼精兵,为打造移动源执法铁军夯实了基础。
平战结合强素质,“望、闻、问、切”执法方式获好评
8月26日下午,平谷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王占勇巡检辖区某储油库时,一辆汽油油罐车正在进行装油作业,当他经过时,敏锐地嗅到车体附近的空气中夹杂着不明显的汽油味。
王占勇立即对油罐车的收油管线和回气管线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并未发现跑冒滴漏情况。在询问这辆车的司机时,对方信誓旦旦地保证:“油罐罐体刚经过维修保养,肯定不会泄漏。”
在进一步对油罐车的人孔盖、呼吸阀和底部装卸油系统仔细检查后,王占勇发现,汽油味来自油罐车底部。他立即用VOCs浓度检测仪对气动油气回收阀和连接的无缝钢管逐一排查,最后确定汽油味来自二者连接的法兰处。经检测,泄漏浓度超标,遂对涉案车主处以两万元罚款并要求其立即整改。
王占勇的“闻空气识泄漏”功夫并非与生俱来。据他介绍,以前只注重按流程检测,对执法规定外的其他因素并不在意,自从5月全市开展岗位建功大比武以来,他和队友们一起自觉与比武考核要求对标对表,悉心弥补不足,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大家都练就了一身“绝活”。
进京车辆尾气排放检测因项目多、时间长导致车辆排长队现象屡见不鲜,因而执法人员被过往司机投诉更是家常便饭。一边是逢车必查的硬性要求,一边是增加民众出行成本,到底是为方便民众而放行?还是无视拥堵而坚持执法?这些困惑始终是执法人员无法解开的“心结”。
在大练兵期间,大兴区创新的“望、闻、问、切”执法方式,有效缓解了这种窘境。
“望”,即通过车辆外观新旧程度、车辆通过减速带加油时冒不冒烟预估车辆是否超标。
“闻”,即待检车辆司机深踩油门时,尾气管排出的气体如果有明显的酸味,说明车辆正常使用尿素,并且尿素参与净化处理装置正常工作,如果没有酸味再用执法仪器检测。
“问”,即询问司机驾驶的车辆使用年限及用途、添加油料来源及保养间隔周期、OBD故障指示灯是否点亮等,视情况运用执法设备检测。
“切”,即对老旧柴油车、目测有可见烟度、驾驶员有企图闯关行为、执法APP显示有既往超标史的车辆,运用执法检测设备重点检查。
“这种灵活高效的执法方式,既减少了车辆原地怠速污染排放,又能缩减成本支出、提高运营效率,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执法人员的温暖与关爱,我们肯定会用心保养车辆、不使用廉价劣质油料,减轻对首都的空气污染。”一位过往的司机说。
转化成果促发展,“预约体检”令执法效率提升3倍以上
以往,各区执法人员在路检夜查、入户检查、油气排放、检验机构等执法监管方面存在执法程序不规范、检测方式不科学、处罚依据不统一等问题,执法检测时被处罚对象不信服检测结果、不执行处罚决定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北京市移动源岗位建功领导小组协调市生态环境局业务部门搜集各区总结的经验做法,修订《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加油站、年检场等监管执法规程》,对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统一,对调查取证、文书格式、证据固化、完成时限等进行规范,对进京口、遥感监测、成品油储运等监管执法流程进行明确。
记者了解到,各区执法人员严格按新规程施行后,被处罚对象质疑检查结果的现象明显减少,执法效率得到成倍提升。
针对各区执法人员总结的检测机构替车检测、人为修改检测限值、擅自改变检测方法等违规行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及时修订完善了《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检验管理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网规范》《新车注册登记查验规范》,对后台网络监控、过程数据分析、核实环境参数、回看视频录像等环节进行技术更新,执法人员能及时发现、纠正检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
同时,以不合格车辆为突破口,采取“顺查”“倒查”等措施,深挖检验检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监管措施加严后,有效防范了检测机构的弄虚作假行为,在检测机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处罚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6%。
另外,由于重型柴油车存在流动性强、营运时间不固定、注册地与运营地不一致等问题,执法人员在入户执法时经常白跑一趟。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昌平区执法人员在大练兵期间创新出“定点体检”执法模式,专门租用场地设立机动车环境执法检查站,在不影响车企正常营运的情况下,将车辆分批预约至执法站点集中进行环保检查,这一做法使昌平区执法监管效率提升3倍以上。
移动源岗位建功领导小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深入各区调研论证,发现除“城六区”外的周边各区均存在使用重型柴油车的物流园区多、车辆跨区使用多、全面监管难等问题,当即将这一经验向其他各区推广。如今入户执法检测量明显提高。
截至10月底,北京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入户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16.32万辆次,立案处罚10355辆次,处罚金额578.49万元;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6747台次,立案处罚1185台次,处罚金额1277.1万元;进京路口和市内主要道路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33.03万辆次,完成全年任务量的1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