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入春以来,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了一段时间,但一旦迎来PM2.5指数连续超过100微克/立方米的天气,又开始让人担忧。
通过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多年的努力,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常识了,包括肺炎、哮喘、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病症都和PM2.5挂上了钩。今年1月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提出了一个更让人担心的问题:空气污染很可能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症。
空气污染和大脑病变之间的联系最早是在21世纪初期被墨西哥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该国首都墨西哥城是全球聞名的污染重镇,居住在这里的一位墨西哥神经生物学家注意到小区周围有很多老年宠物狗都发了疯,严重的甚至连自己的主人也不认识了。解剖发现这些狗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比生活在空气清洁地区的狗要多,这种蛋白质一直被认为与阿尔兹海默症有关。
这位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了,但因为对照组设计得不好,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当PM2.5成为一个热门词后,欧美科学家也开始着手研究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了,PM2.5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便又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欧美国家的空气污染问题不像墨西哥城那么严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另辟蹊径,决定研究一下生活在高速公路周边地区的居民,因为这一区域的PM2.5浓度要比远离高速公路的地区高。研究结果显示,安大略省660万居民当中,生活在距离高速公路50米内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要比生活在200米开外的人高12%,文章发表在2017年1月出版的《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
一周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科学家在《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结论是全世界所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当中,有21%的患病原因是空气污染。
流行病学调查的优点是结论非常直接,可以立即被政治家采用。但是,关于PM2.5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数据不足,时间线拉得不够长,结论不一定可靠。比如,美国直到1997年才开始大规模地测量环境PM2.5,这方面的数据仅仅积累了20年,还不足以研究空气污染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要想知道PM2.5为什么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必须做实验。
南加大的几位科学家从洛杉矶高速公路上采集来脏空气“喂”给实验小鼠,几周后对这些小鼠的大脑进行解剖研究,发现接触了脏空气的小鼠大脑内的微型胶质细胞释放了大量炎症反应因子,其中就包括已经被证明和阿尔茨海默症有很大关系的“肿瘤坏死因子”(TNF)。除此之外,呼吸过脏空气的小鼠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含量也比对照组要高,甚至脑容量也降低了。
后一种情况甚至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来自南加大的另一组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老年妇女的脑白质体积会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生活环境中的PM2.5浓度每增加3.5微克/立方米,脑白质的体积就会减少6立方厘米,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南加州大学位于洛杉矶市中心,可以说是全美国空气质量最糟糕的地区,这就是为什么这所大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相比之下,中国很多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要比洛杉矶大好多倍,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太少了,导致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信心不足,不敢承担责任,最后遭殃的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