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第24个世界无烟日来临前夕,被视为中国目前为止最严格的控烟地方性法规在哈尔滨获审议表决通过。
这部地方性法规被认为是中国最接近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及其实施准则的法规。
除哈尔滨外,天津、南昌、重庆、兰州、沈阳、深圳等城市也在积极规划地方性法规,中国城市在“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的政策性指导下正在加速控制二手烟危害立法进程。
《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提出,每年全世界有5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60多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仅中国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公约》重申了所有人拥有最高标准的健康权益,并赋予缔约国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暴露的法律义务。
26日,《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草案)》通过审议表决,并将在提交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发布实施。
届时,哈尔滨市区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交通工具及学校、妇幼保健儿童医院等特定的室外公共场所都将禁止吸烟。在禁烟场所,如果吸烟者吸烟且不听劝阻,将被处以200元罚款。对于没有尽到劝阻义务的禁烟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执法部门也将根据情况给予2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处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表示,法规的出台是非常艰难的,哈尔滨市《条例(草案)》的出台对推动其他地区控烟立法有示范意义。
除了哈尔滨市,目前重庆、南昌、兰州、天津、沈阳、深圳等城市的市长已郑重承诺,要按照《公约》第8条及其实施准则的要求出台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性法规,创建无烟环境,追求绿色发展。
《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21日结束了征求意见,目前已提交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有望在6月进入审议程序。
在山东省济南市,为使控烟工作有法可依,济南市人大已将《济南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列入了立法修订程序。
在城市控烟立法不断推进的同时,也有人担心执法效果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烟民往往会不分场合随手点上一支烟。在公共场所劝阻陌生人熄烟或许会招致白眼,甚至引发冲突。当吸烟者是朋友、领导或同事时,阻止他们更不是件简单的事。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于秀艳说,有人认为如果法规生效之后还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法规就失败了,事实不是这样。
“控烟法规的存在对禁烟场所的吸烟行为是一种硬性约束,人们知道违反它的代价。就像在路上,不是每个闯红灯的违法者都受到了追究,但能说交通法律法规不起作用吗?”她说。
于秀艳说,要宣传到位,让市民和禁烟场所管理者都知道这部法规,负起责任,建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