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局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从资源条件看,试验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锶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石棉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石油、天然气、铅锌、钠盐、天然碱、溴、碘、铷、铟、硼、制碱石灰岩、硅灰石等矿产在全国也居一定地位。
从产业基础看,随着试验区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宽,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初步奠定了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钾、钠、镁、锂、锶、硼等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主要的天然气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地的基础。
从经济总量看,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目前试验区创造了全省48%的工业增加值、40%的地方财政收入,根据青海省发展要求,未来将承担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发展总量,成为支撑全省实施“三江源”保护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财力地区,肩负加快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提供财源的重任。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
“一区”是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以“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度排放、高效利用”为特点的资源型、区域型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区。
“多园”是指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东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西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及新兴工业园等。
一区多园
格尔木工业园:以融合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为特色,重点启动和加快建设镁钠资源综合利用金属镁一体化、锂系列产品开发等产业项目,通过基础性核心骨干项目建设,培育形成基础产业群,加快推进区域间资源等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和产业间产品的链接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盐湖化工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基地和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西部新兴钢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茫崖、冷湖、大柴旦、都兰等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德令哈工业园:以盐碱化工、新材料、硅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重点启动和加快建设盐化综合利用、煤制烯烃、煤焦化、盐湖化工―天然气―煤化工一体化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纯碱、高纯镁砂、金属硅等产品项目,通过培育基础产业集群,推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做大做强纯碱、烧碱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两碱”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煤焦化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乌兰、都兰、天峻等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西部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加快建设纯碱、硫化碱、动力煤、硼酸系列产品开发等产品项目,重点启动天然气―煤化―能源一体化、IGCC煤电化一体化等产业项目,配套支撑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大柴旦、冷湖、茫崖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东部工业园: 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以优质焦煤资源开发和清洁利用、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特色,加快推进木里、江仓千万吨焦煤资源开发项目和莫河盐化煤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配套支撑格尔木、德令哈、西部工业园产业发展。重点启动特色生物产业发展项目,积极延伸拓展以牦牛、枸杞、马铃薯、中藏药等生物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特色农畜产品产业链,建成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新兴工业园:重点规划建设以焦煤开发、牦牛养殖深加工、物流为特色的天峻工业园,以多金属采选、石材加工、枸杞种植深加工为特色的都兰工业园,以马北气田、东西台盐湖、一里坪盐湖、马海盐湖等资源综合开发、集约利用、精深加工为特色的马海工业园,以枸杞种植和深加工为特色的诺木洪工业园,以中藏药、生物医药、农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柴达木生物科技园,以科技研发、科技试验、项目孵化为特色的柴达木科技创新园,以西藏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格尔木藏青工业园。
六大产业
盐湖化工产业
以钾资源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盐湖综合利用、梯级开发及其深加工产品,重点开发以钾、钠、镁、锂、锶、硼、溴等盐湖资源及其系列产品为主,以配套平衡氯气、氯化氢气体为辅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及其减量化、再利用产业化系列产品,加快拓展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着力推进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有色冶金、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盐湖化工产业向综合化、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成全国最大、有世界影响的盐湖化工产业基地。
金属冶金产业
重点发展金属镁、金属钠、金属锂、金属钙等以盐湖轻质金属深度开发为主的冶金产品,加快推进盐湖钾、钠、镁、锂、钙等盐湖轻质金属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镁基合金、锂合金、锶盐晶须材料、轻金属压铸件等新型材料冶金产业。着力加强对铅、锌、黄金、铁等金属采选冶金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综合回收金、银、锌等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合理开发钼、锰、钴、铌、钽等有色矿产资源及冶金产品,积极开发石英石、硅灰石、石墨等非金属冶金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锂、锶等盐湖轻金属产品生产基地。
油气化工产业
以平衡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副产氯气、氯化氢气体为核心,加快推进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的链接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和发展市场成长性好的低碳烯烃、苯、聚氯乙烯、聚丙烯、环已酮、合成树脂、化纤原料、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等下游产品,加强原油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废弃物(如沥青、渣油)的综合利用,建成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煤炭及煤化工产业
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煤化、能源等下游产业,重点开发煤焦化、煤焦油、粗苯加工、焦炉煤气甲醇、煤矸石砖、煤制合成氨/尿素、煤制烯烃等下游系列产品,构建煤焦化一体化、IGCC煤电化一体化、煤盐化一体化、煤焦化冶金一体化产业链,加快推进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发展,实现电、热、液体燃料、化工产品的多联产,促进盐湖、煤炭、天然气、冶金等产业加快融合,建成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能源基地。
特色生物产业
以柴达木地区特有的牦牛、枸杞、白刺、青稞、中藏药材等动植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统筹规划生物产业加工基地、原料基地和服务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蔬菜、油菜制繁种、脱毒马铃薯、枸杞、牛羊肉、绒山羊、饲草、水产等适应冷凉气候条件的特色农畜产业产品,加快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柴达木生物科技园建设,大力培育生物制药、生物育种等产业,积极延伸拓展以牦牛、枸杞、脱毒马铃薯生物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特色农畜产品产业链,建成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新兴产业
以科学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为核心,统筹规划产业布局、规模和建设时序,重点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快实施格尔木“光伏城”建设计划,加快构建装备制造――太阳能发电、风电产业及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光热发电――产业消纳循环经济利用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拓展工业产业发展新空间。着力推动硅资源、光伏产业、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风力发电基地。
前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目标
海西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三年重点推进、五年基本实现”的实施步骤,到2015年,全州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省乃至全国民族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再经过进一步努力,把海西全面建成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一年打好基础:2011年前,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完成农牧区土地、草场经营制度改革试点,编制完成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打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基础。
三年重点推进:2013年前,初步建立城乡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均衡配置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等制度,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参保率和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以下。
五年基本实现:到2015年,形成城乡均等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基础设施投入体制,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城镇化率75%以上,达到全国同期先进水平;基本形成城乡均衡的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文化和医疗卫生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小康的主要指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