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
呼和浩特持续实施生态建设战略,打造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
打赢蓝天保卫战 尝到生态治理“甜头”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丛生、污水横流的地方,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绿草成片的美丽休闲之地。
随着呼和浩特生态环境治理逐步深入,原来乱采滥挖、生态恶化的大青山南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全市共搬迁改造位于大青山南坡的26个行政村,种植树木1000多万株。改造后的每一个村庄都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建起了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当地居民尝到了生态治理的“甜头”。
思路变现实
据参与治理的工作人员介绍,长期以来,大青山前坡遭人为破坏严重,植被逐渐退化。对资源无序开发利用,导致生态毁损严重。一些长期“盘踞”在山脚下的违法违规企业,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为治理污染,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有关部门把办公室“搬进”了大青山,关停取缔了选金厂、砂石场等152家污染企业,并拆除162套排污设备。
如今,哈拉沁生态公园里,如织的游客徜徉在绿荫丛中。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采沙场,坑深达到二三十米。在治理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在改造过程中没有进行简单的填埋,而是引入处理后的中水,将深坑变成湖泊。并根据周边环境,调整改造方案,通过修路、种树、种草等,打造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等景观。这片区域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的前坡生态建设工程,投资约100亿元,建设工期计划10年以上。
几年前,呼和浩特市就提出“揽山入城”和“青山绿水绕城”的生态建设战略。目前,这一思路正逐渐变成现实。大青山前坡治理由东向西,已经基本形成以5万亩森林公园、万亩草场、哈拉沁生态公园等精品景观为主,集生态带、景观带、经济林带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
经常见蓝天
“过去,我家取暖一年要用五六吨煤,家里很脏,空气也不清新。冬天,村里烟雾缭绕,很难看到蓝天。现在煤改电后,经常能看到蓝天,心情也变好了。”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姚家湾村村民薛瑞新说。
姚家湾村煤改电由政府出资建设了集中式空气源热泵(电供热),涉及208户,供热面积达2.78万平方米。
据介绍,2020年,呼和浩特市在散煤综合治理项目共投入资金15亿元,157个村(6.82万户)完成了清洁采暖替换,占任务数的98%。未实施改造的用户也实现了洁净煤炭的全覆盖,1350栋采暖大棚完成清洁化改造。呼和浩特热电厂、呼和浩特市金山热电厂热能提升改造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470万平方米。46家工业炉窑、115个加油站、4家自备电厂、28家燃煤锅炉房、67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
截至2020年底,呼和浩特市优良天数合计294天,空气质量达标率80.3%,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提升至274名,上升64位。
形成共治合力
为了凝聚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呼和浩特市自2013年大力推进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和地表水整治。新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3座,全市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还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其中减排工程项目65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12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2个、饮用水水源地项目8个,有效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全面完成和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
呼和浩特市环保局积极推进环保事项“并联审批”,先后将8大类127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125家企业监管和排污费征收权、1086项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权等下放到旗县区,有效促进了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提高了工作效能。
呼和浩特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各尽其责,形成全民共治的合力。每个人融入其中,动真格,出实力,就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