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低于国家发改委此前设立的3.5%目标,而“十一五”未完成的降耗任务指标,给“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敲响了警钟。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凸显。一方面,就国内情况而言,中国正在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在2020年以前面临的发展任务,而支撑这些指标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无疑需要充足的能源供应保障。另一方面,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既面临着国内能源资源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和海外供应渠道政局不稳等风险,也面临着国际社会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关注和争议。因此,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似乎遇到了瓶颈。
在多方面把目光投向发展新能源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水电和核电的环境效应其实不比燃烧石油、煤炭更好,即使它们排放较少的温室气体。生物质能源、风电、光电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都不足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中国,可再生能源目前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满足大型工业项目稳定而大规模的电力需求。
但是,提效减排有很大空间。刚刚发布的《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1》显示,以2005年为基准年,“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17.4亿吨,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若非如此,中国今天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可能要高出1倍多。
提高能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提高生产工艺和耗能产品的能源效率,这是第一层次,也是产品层次。比如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技术效率,降低火力发电的平均能耗水平;推动家电、办公电器、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效标准等等。横向对比数据显示,日本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299克/千瓦时,韩国为300克/千瓦时,意大利为303克/千瓦时。2012年美国将开始执行照明灯泡能效标准。到2014年,市场上能够购买的灯泡将比传统白炽灯的能源效率提高至少30%。以此类比,我国可改进的空间巨大。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能量充分利用,这是提高能源效率的第二层次——产业层次。任何单一生产和消费单元(企业车间、家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会产生副产品和废弃物,也都会有剩余能量的排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生态学原理组织不同生产和消费单位的集聚,形成产品链和能量链的延伸和循环,把剩余能量和废弃物中隐含的间接能量加以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比如,目前钢铁企业投入余压余热发电(TRT)设备,利用高炉余热和高炉气余压发电供自己使用,甚至有的钢铁企业还有剩余电力可以向外部电网售电;大型养殖场的废弃物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供热或者用于沼气发电。如北京德青源沼气发电厂除了每年向电网提供1400万千瓦的绿色电力外,还能产生相当于4500吨标准煤的余热用于供暖,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优质有机肥18万吨,提供燃料用沼气73万立方米。城市垃圾也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或直接燃烧发电日本为推动能量循环利用专门推动了“后院能源”(EnergyinMyYard,EIMY)计划。东京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到总消费的20%。
减少不必要经济活动,提高整体能源效率,这是提高能源效率的第三层次——宏观层次,也是一个广义节能的概念。我国对能源的浪费,包括物质浪费隐含的能源浪费十分巨大。举例来说,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现代都市经常灯火通明,其中有不少能源被浪费掉了。如果全国的户外景观灯在午夜至凌晨时段及时熄灭,那么节能的数值无疑是巨大且可观的……
毫无疑问,加速变化的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态势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形势,要求中国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国际化的可行路径,而以提高能效来应对工业减排的压力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