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首日13万人挤爆景区 游客垃圾自带留下文明
杭州西湖亭子长廊变垃圾场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不少上班族终于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出门走走,各个公园、景区也迎来了游客高峰期。与出行人数一起增加的还有生活垃圾量。5月1日,在风景秀美、江南风韵充溢的浙江杭州西湖边的某长廊“告急”,原本是可用来小憩一下的好地方,却成了西湖景区周边的垃圾“重灾区”。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称,长达几十米的长廊里,座位上到处都是废弃的旧报纸、塑料袋——很多游客在坐上去休息之前,担心座位的石板不够干净,就垫上了这些东西,但是,当他们休息好了离开时,却全然忘记还要带走这些“座垫”。消息称,今年“五一”小长假的首日,杭州西湖景区就迎来游客共58.59万人次,而在免费的景点当中,湖滨景区就以14.68万人次高居首位。在湖滨景区负责清扫工作的某环卫工人也透露,他们每天早上5点钟就开始工作了,同事之间互相轮班作业,一直要工作到深夜。一个环卫工日处理垃圾达1千斤无独有偶,在国内的海滨旅游圣地——深圳大梅沙,节假日景区垃圾处置问题也成了相关部分环境治理的一大顽疾。据深圳新闻网报道,五一假期首日,深圳大梅沙景区累计游客高达13万,大量游客每天在大梅沙产生了几十万吨垃圾。据了解,五一期间深圳大梅沙一个环卫工人每天要处理垃圾达1000斤。今年五一为改善大梅沙海滩卫生环境,深圳市城管局在大梅沙开展了“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大梅沙清滩志愿服务活动,每天招募100名左右志愿者,在大梅沙海滩开展清滩志愿服务。此外,今年五一节期间,深圳市大梅沙海滨公园还继续实行了限时限量管理,即公园在每日上午6时至次日凌晨1时向游客开放,当游客达到5万人时,将视情况对游客入园实行限量管理。5月1日下午三点园内人数就超过五万,下午四点左右园内人数一度高达60350人。无垃圾景区推“垃圾自带”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每个假期贵州荔波景区都要接待不少游客。为改善荔波景区卫生环境,2014年以来,荔波景区打造全国无垃圾景区,在平时里景区都给游客做好进入景区前的工作,慢慢养成了习惯,“五一”等节假日,在荔波景区推出“垃圾要自带”环保主题活动,以此来倡导文明旅游,传递“美丽荔波”的正能量。据《贵州商报》报道,日前,该景区负责清扫工作的某环卫工人表示,今年不一样了,人虽然多,但是感觉好多了,“我现在回家也早一些了,现在随手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大部分人还是会自觉的,但还是有些人不讲理,当着我们的面还乱扔垃圾。”来自河北的冉女士称,荔波景区这样做确实好,如果走在景区你手里的垃圾袋不在了,那太不好意思了。有媒体人士观察了一下发现,不管是从西门通往东门的路上,还是沿其他景点的道路,垃圾桶都不见了,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不好意思随手丢弃垃圾了。带走垃圾,留下文明每到小长假和黄金周,旅游景区常常都是垃圾遍地,斯文扫地。这些年来,在国内的许多旅游景区,围绕节假日景区垃圾治理展开了众多活动,但一时的起意并未带来良好的效果。其实,在垃圾处置方面,国外有些做法或许值得借鉴。在德国,饮料价格包含瓶子价格。消费者在购买饮品时可清楚地看到,有时瓶子价格甚至比饮料还贵。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大部分德国人不会随便扔掉空瓶子;相反的,他们会返回超市,将空瓶放入全自动回收机器,机器可以自动识别、回收,并打印小票,拿着小票可以直接向超市兑换现金。而在日本和美国,乱扔垃圾者不仅会被处以罚款,还有可能会被判刑,在路边乱扔垃圾被发现也要一次性缴纳罚金。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名片”,公共场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游客而言,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的文明素养;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要考虑景区垃圾桶的配备和放置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否为游客提供了便捷、多样的选择,以及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经验,从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小长假,本是放松的好时机。在我们“进驻”他人之城的时候,也请约束好自己不乱丢垃圾,带走垃圾,留下文明。文章整合自中国新闻网、深圳新闻网、贵州商报、济南时报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