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处油井旁,污染的石油就随意放在→个池子里。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处延长石油的油井。
8月2日下午,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延长石油西区采油厂(以下简称西区采油厂)一油井平台发生石油泄漏,大量原油流入河道,被污染的河道约8公里,3.8方原油泄漏。
陕北油气资源丰富,大量的油井开采油气资源的同时漏油事件频现。漏油事件之后大量问题显现,油企与百姓关系紧张,10日晚,因百姓要求提高补偿款,3位生产队队长被刑拘。漏油事件的背后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事件
漏油事件频发
8月2日下午6点左右,延长石油西区采油厂一油井平台4195井场发生原油泄漏,大量原油流入河道。当地居民称,因雨势较大,泄漏的石油顺着河道流出近20公里,流经了陕西省志丹县、吴起县,甘肃省的华池县3个县。
8月8日,记者走访了志丹县脚扎川河道到吴起镇白豹镇白豹川河,河道内的水已几乎看不到原油的痕迹,偶尔在河水较深处水面上漂浮着油光。每到一个河水较深处均留有被清理的痕迹,吸油毡、吸油棉、草席等堆积成拦截坝。
对此,志丹县环境监察大队队长吴辉称,事件导致3.8方原油泄漏,从脚扎川河道流入,共污染河道约8公里,并非20公里长。
据此前媒体报道,陕北油田密集区原油泄漏事件频发。原油泄漏原因多为管线破裂、油罐溢罐等。
□处罚
陕西省政府被环保部警示
为什么陕北油田漏油事件频频发生?据当地油厂一名不具名的工作人员介绍,漏油的原因总共分为5种,输油管线的质量及老化问题,天气、地质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管线破裂,人为破坏导致管线破裂,安全事故及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及原油长时间腐蚀管道壁导致管道破裂。
该工作人员介绍,5种漏油的原因中输油管线的质量及老化原因占有较大比重,“其中管线质量问题占的比重较大”。很多井场要求建设速度非常紧要尽快投产,两三个月内就要求井场投产,再加上现在的井场建设队伍的市场化,在选用输油管道时势必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这些管道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8月12日,环保部对媒体通报了今年上半年的应急管理工作综述。工作综述中提到,环保部向陕西省政府发布了预警信息,要求做好隐患排查和应急准备工作。
针对今年上半年陕北地区发生的10多起漏油事故,事故调查中心曾对外解释,石油管道漏油事件频发,一是因为输油管线建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当地建设设计标准低,使用寿命有限;二是企业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到位。
实际上,环保部门已对相关企业采取了措施,只是效果有限。今年4月份,陕西省环保厅对漏油主体的两家企业长庆、延长集团进行约谈,并开出罚单。
□影响
漏油导致土地荒芜
记者采访期间走访了有大片油井的志丹县、吴起县、安塞县,3县的山地地区分布大量油井,几乎每一个山头上都有一个油井平台。记者从当地环保部门了解到,油井大多属于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7月30日,吴起县吴苍堡乡白河村村民李先生的父亲发现,自家约半亩的玉米地里流进了黑色原油。李先生提供的图片显示,玉米田内地面上覆盖着条状的黑色油带。李先生称,玉米田位于油井平台下的梯田上,距离油井平台的直线距离不到10米,“现在附近的村子里都是老人住,外界关注度低,大大小小的漏油几乎每月一次”。
“漏油的井是延长石油西区采油厂的井,我们和油厂协商了赔偿事宜,赔了五千块钱后把事解决了”。李先生说,油井上的人不会和老百姓们说漏油的原因是什么,老百姓们也不懂,“像我们家田这次被污染一样,今年村里有四五起了,都是私了”。
李先生的父亲说,被原油或是打井产生的泥浆污染严重的土地两三年之内都种不了庄稼,第四年即使种上,原来亩产2000多斤洋芋也会减产到亩产500斤左右,“老百姓就靠卖点粮食生活,没了粮食就没了收入”。
双庙村村民王先生说,志丹县和吴起县内油井的数量多得数不过来,漏油的次数也多得数不过来。
“小范围漏油的太多了,这次西区采油厂漏油就是因为影响范围大才被曝光,才被外面的人关注到”。8月2日西区采油厂井场原油泄漏流经了这个村的河道。
□调查
部分村民“靠油吃饭”
原油泄漏流入河道,流入村内农田,事发后村民们能从油厂方获得一笔污染补偿款,这在油井数量多的陕北地区非常多见。漏油事件频发,导致村民与油企的矛盾加剧。
10日晚上10点,保安镇西沙道子村的生产队队长张治国及其他两个村的生产队长刘峰和赵志林被志丹县公安局带走。拘留通知书显示3人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刑事拘留。11日,记者从志丹县公安局获知,因约3天前西区采油厂的一辆运污油泥的车在经过双庙村时,罐体内的污油泥散落在柏油马路上,附近村庄的村民跑出来要补偿款。志丹县公安局宣传科的王姓工作人员称,拘留的原因即为村民要补偿款,“污油泥洒在了马路上并没有洒进村民的农田”。
吴堡乡杨洼沟门村的杨先生几年前离开村里到县里生活,回忆起村子里这些年的变化,杨先生说,自从2005年村里的油井突然间多起来后,村子变了样,村民们也变了样。一些人开始“靠油吃饭”,他们靠偷油倒卖原油为生,只要油井发生漏油的事就会和油田上的人要补偿款,“有了井场后,一部分村民就等着只要有漏油就去要钱”。
之前村里的百姓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有了油井后农田变少了,再加上近些年的退耕还林政策农田变得更少了。村里的一部分人搬到了县里生活,一部分人因为油井打在了自家的土地上,拿到了十几万元不等的补偿款,“这些人一夜暴富,这对于农民来说是大数字了”。
油厂与百姓协调补偿款
“这次漏油我们村一个生产队队长因为要提高补偿款和油厂的人吵起来了,还被警方带走了,村里已经形成了不好的风气”,杨先生说。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被警方带走的生产队队长杨志旺。杨志旺说,他确实挡了油厂的人清理现场,也确实和油厂的人说让他们提高污染补偿款。但因为这事被警方带走杨志旺觉得自己很冤,“给的补偿款分到每个人头上才两百多块,太少了,对百姓影响这么大给这么少钱”。
杨志旺说,九几年的时候村里每个人能分到9亩地,后来因为油井越来越多及退耕还林,现在每个人才分到4亩地。“现在村里吃水困难得很,原来沟里的水都能直接吃,现在牲口都不喝沟里的水,村里害病的人也多”,杨志旺说,村民们都说是油井污染了水,“油厂给的补偿款根本解决不了。”
11日上午,吴起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闫军介绍,吴起县内有5个采油厂,今年来已经发生漏油事件十几起。因为漏油事件频发,村民没有稳定收入,迫使村内形成“靠油吃饭”的风气,油厂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关于漏油补偿当地政府制定了事故后的补偿标准,比照拆迁补偿标准执行。
“但村民往往嫌太少不接受,补偿标准也越来越高”。闫队长说,比如农田被原油污染,油厂给出的补偿款比实际收成的标准还要高,油厂会考虑到农田接下来几年可能没收成的因素,“老百姓开口要得很高,油厂方也会和百姓协调,与种地相比百姓们拿到的补偿款是划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