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进出口免税等利好政策支持,以及国家产业集群、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等重大项目的强力推动,云南花卉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高效新路径,已在新优品种引进、育种和推广以及无土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取得成效。
政策环境保驾护航
在国家层面,2020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50个产业集群项目发展,云南承担了蔬菜和花卉两个产业集群的建设。
2020—2021年,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共实施22个项目,集群县区涉及6个,即昆明市晋宁区和呈贡区、玉溪市红塔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曲靖市马龙区。2021年花卉产业集群县区种植面积达24.8万亩,鲜切花产量85.6亿枝,占全省鲜切花总产量的52.8%。两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各集群县区花卉产业。例如,作为花卉产业新区的禄丰县2021年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11.1亿枝,产值突破12亿元。
在省级层面,2018年以来,云南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等20余项政策措施,重点培育创建了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每个示范创建县每年给予3000万元的财政扶持。红河州开远市、玉溪市红塔区、昆明市呈贡区进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名单,共有15家花企获得“十大名花”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与此同时,各州市及其县市区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产业发展驶入“快轨”
2021年至今,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从小步慢跑到快速崛起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云南花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多品类多模式齐头并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产区形成了以昆明、玉溪、楚雄和红河为核心的集群舰队。以玫瑰、洋桔梗、绣球、非洲菊等为主的鲜切花,以大花蕙兰、杂交兰、盆栽玫瑰、多肉植物等为主的盆花,以高山杜鹃、云南山茶等为主的特色花木,以食用玫瑰为主的加工花卉,以菊花、康乃馨、玫瑰、百合等为主的种用花卉,成为云南花卉产业的优势板块,发展业态成熟。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加速发展。2021年,云南花卉全产业链总产值1034.27亿元,同比增长24.6%,花卉种植面积192.4万亩,产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鲜切花产量162.25亿枝,同比增长10.7%,高档盆花大花蕙兰产量稳定在590万盆,产量世界第一,市场覆盖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40个国家和地区。
新优品种推广优势更强
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备的要素配置、灵活的体制机制,云南花卉品种自主创新及引进创新与推广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云南自主培育新品种近500个,引进新品种800余个,新优品种推广种植面积逾5万亩,收集保存各类花卉种质资源1万余份。其中,玫瑰、菊花、绣球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部分已在欧盟注册并推广,实现花卉新品种从输入到输出的历史性突破,提质增效借鉴和示范作用正在显现,品牌价值正在体现,新优品种红利正在扩散。
云南各生产经营主体、科研院校甚至农户都十分重视新优品种引进,广大花农和种植户也十分乐意试种、试销。近20年内,云南先后有80余家花卉企业享受进口免税政策,共进口种球约30亿粒、种苗20亿株、种子3000公斤,每年进口种球约1.6亿粒,占全国种球进口的45%。2016年以来,云南已引进了近百类品种,这些都是国内外消费者喜欢、种植者爱种的新优品种。
随着产业发展,花卉种苗也成为云南花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昆明虹之华公司每年生产2亿株菊花种苗,一半供应日本市场,英茂花卉公司的康乃馨种苗占据日本15%的市场份额。
科技创新“推广模式”
荷兰橙色多盟、法国梅昂、以色列丹齐格、美国保尔等众多国际花卉育种企业,积极在云南推广新品种。2016年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交易的新品种仅有53个,2021年已增加至230个。国外企业源源不断引来新优品种,并把国外推广模式中国化,而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推广模式,包括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例如,自主研发品种“零专利模式”,即试种期间免费,推广种植获益后再商榷专利费事宜。英茂花卉公司是康乃馨种苗专业生产商,每年都邀请花农到新品种试种基地观摩交流,近500个品种供花农品鉴,可现场订购种苗。
一些小众企业则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研发了一些提质增效明显、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新技术、新设备。例如,专业化生产大花蕙兰和杂交兰的嵩明博卉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总结出短周期生产技术、抽芯增芽技术、矮化增花技术、红蜘蛛复合防治技术等,并选择一些小农场、新投资农场小范围试行,然后整体改进,3年时间A级花率从不到50%提高到80%以上,单价至少提高30%。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花卉产业不仅全国领先,还逐渐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一朵云花”正在争艳全球。(陆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