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产业总产量超12亿个,收购价格比上年上涨50%,主产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2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13万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总面积超30万亩,预计总产量超36亿个。”广西永福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这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永福是中国罗汉果原产地,已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是全球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永福县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4年永福罗汉果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永福县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2019年获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2020年获“年度生产创新奖”。
罗汉果挂满枝头。阳海翔 摄
近年来,永福县紧紧围绕“扩容、提质、增效”发展理念,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立足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做好绘制规划、科技创新、集聚发展、创新模式四篇文章,激活市场主体,打响罗汉果品牌,做大做优做强罗汉果产业,百亿“甜蜜”产业风头正劲。
规划指引政策帮,百亿产业有看头。永福县制定了永福罗汉果产业发展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并聘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编制了《永福县永福罗汉果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5)》和《永福罗汉果品牌策略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整合项目资金超1.3亿元;另一方面,每年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出台罗汉果订单生产收购奖励政策,对加工销售罗汉果量达目标个数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此外,企业和农户之间还创新利益分配联结机制,实行产品保底收购和二次分配,并设立风险基金,2021年永福县签订收购订单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75%以上。据了解,永福县累计培育发展了罗汉果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166家,龙头企业10家,年加工罗汉果30亿个以上。
农户正在采摘罗汉果。阳海翔 摄
智慧科技入田头,培优育种尝甜头。永福成立罗汉果研究所和广西永福罗汉果试验站,以研究所为纽带,长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从种源保护、种苗生产到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多方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提质增效。同时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罗汉果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推广领域,并累计安排县财政资金1385万元,投入罗汉果烘烤技术改造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航天品种选育等。此外,还制定了罗汉果产品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永福罗汉果》,罗汉果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日益成熟;自主选育“龙江一号”罗汉果品种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罗汉果“一种两收”栽培技术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罗汉果加工环节,重点开展甜甙提取为主的终端消费产品技术研发,开发出的罗汉果蜜、饮料等产品已超过1000种。
强化品牌创小镇,产业集群有势头。该县全力打造罗汉果特色小镇,推进罗汉果产业集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该项目以罗汉果特色产业为主导,打造为罗汉果育苗、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电商)、体验、休闲饮食综合配套的产业集群小镇。项目计划投资28亿元,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已完成罗汉果展览馆、罗汉果交易市场、产品研发中心、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已入驻实力科技、莎罗雅生物技术、三棱生物等一批罗汉果加工企业20余家,罗汉果产业链总产值达80多亿元,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此外,还聘请专业机构对永福罗汉果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进行专业策划,重点突出品牌定位、品牌构架、品牌管理和品牌设计,实现永福罗汉果由地方品牌向全国品牌的升级。永福罗汉果被列入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罗汉果丰收。阳海翔 摄
创新模式建联盟,乡村振兴有盼头。该县实行“政府、协会、企业”三方联动,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永福罗汉果产销联盟-罗汉果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成员之间通过搭建生产、技术、加工、销售平台,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对全县罗汉果进行保价回收,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打造永福罗汉果“拳头”品牌,有效地推动罗汉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发展。2021年,永福罗汉果地头价达到了1.5元左右每个,罗汉果给当地果农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2021年罗汉果干和罗汉果提取物出口同比增长81.2%,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永福将立足实际,加强统筹规划,打造产品硬品质,进一步做优做大做强永福罗汉果产业,将小小罗汉果打造成撑起乡村振兴的百亿大产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阳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