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让很多人感到惊喜、“知足”:“大气十条”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1月31日,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环保部将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
1月31日,环保部在新年首场例行发布会上透露,从全国,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再到北京市,“大气十条”的目标都全部完成。公开资料显示,74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接近7成,重污染天数较2013年减少近半壁江山。
在全面实现改善目标的同时,全国整体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17年是“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大气十条”阶段收官考核之年。经过5年努力,我国“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明显下降。超过10000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实现24小时实时监管。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高涨,“同呼吸、共奋斗”逐渐成为全社会行为准则。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即“大气十条”。“大气十条”规定的目标则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圆满收官,无论是全国、74城市还是重点区域和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如今“大气十条”的顺利达成得益于2017年京津冀一系列的治霾政策,使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监测数据也显示,1月份的空气质量总体其实还不错。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超过65%,同比上升接近8%。区域联防联控实现重大创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的调整也取得重大突破,“大气十条”确定的45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按期完成。
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监测的预报。据环保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中国已建成发展中国家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而空气监测事权上收,厘清了国家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预,切实保证了监测数据独立、客观、公正。
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仍将有多项安排。明确治理思路和具体任务,指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出台大气污染防治配套实施方案。空气污染治理范围和重点应扩大到重点区域外的城市及地区,除了明确PM2.5区域治理目标外,还应明确各个区域在未来5年的臭氧浓度改善目标。并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专项。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能力显著提升。
重要的,则是制定和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继续深入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城市试点工程,以“2+26”城市电代煤、气代煤为重点,稳步推进清洁供暖。着力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指导相关重点区域和城市群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另据《“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机制,对人为干扰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而为了继续治理大气污染,北京、湖北、山西等省份在各地两会上宣布,实施新的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其他一些省份也根据各省的不同情况,部署大气治理举措。下一步,环保部还将继续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包括推动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逐步实现固定污染源的全覆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