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船舶污染排放是绿色港口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船舶污染对沿海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显著,加之蓝天保卫战的全面升级,船舶污染防治成为大气防治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打赢蓝天保卫战 船舶污染防治成为重点战场
由于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船舶是贸易中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80%以上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我国更是高达9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船舶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在给贸易运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船舶排放控制区、加严船用油硫含量标准、建立船舶港口排放清单……这背后是日益严重的船舶港口大气污染。在远海中、江河上,大小船舶的烟囱里经常冒出很大的黑烟,影响区域空气质量。
其中,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据悉,燃油中约90%的硫成分在燃烧后,会在尾气中以硫化物排放出来。在海陆风的作用下,即使排放点距海岸线400公里,航运排放污染也可以侵入内陆数百公里。
与货车用的柴油相比,船舶和港作机械所用的燃料“更脏”,特别是远洋船舶和沿海沿江大型船舶的燃料油,硫含量可达车用柴油的3500倍。
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长江等沿海沿江地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继2015年12月,我国出台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设立3个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后,针对船舶污染,近期又有新政策落地。
今年5月,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我国制定并实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条例规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且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同时,随着蓝天保卫战的全面升级,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的目标以及日前《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正式印发,船舶污染防治也有了日渐明晰的治理路线图。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从推进船舶更新升级、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推动内河船舶改造、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等方面入手。同时,在2019年底前,我国将调整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覆盖沿海重点港口。
目前,全国多个沿海港口城市打响了船舶污染防治战役,如:广州将严格落实《广州港航绿色公约》,推动靠港船舶使用低硫燃油,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以及港口机械设备节能减排改造。舟山则从基础设施建设、工艺改造、装卸运输装备应用、港口智能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
据悉,下一阶段,为深入推进船舶大气污染,交通运输部将联合有关部委抓紧出台船用低硫燃油供应保障和联合监管指导意见、推进LNG加注站点布局和建设,推动港口科学有序建设岸电设施;同时,定期发布船舶动态排放清单,推进评估效果与区域环境监测数据体系协调整合。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可借鉴他国经验,利用激励措施,推动应用新的技术和措施,引导技术进度、积累实施经验,为采取进一步的船舶污染治理技术和措施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