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治理已成为2018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方向。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与技术,摸清VOCs污染的来源,对症下药,制定治理措施是当务之急。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入挺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四类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空气环境中污染物成分结构不断变化,也使得VOCs污染逐渐抬头。
VOCs不仅是产生PM2.5的关键前体物,还是形成臭氧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与此同时,《三年行动计划》还指出,下一步将研究出台臭氧污染防治指导性文件,继续大力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治理,尤其要着力实施“十三五”VOCs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无论是从目前的空气污染成分分析,还是从蓝天保卫战的治理目标出发,VOCs治理都已上升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
当下,大气污染治理空间已经进一步收窄,大气污染成分在改变,大气污染源在改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在改变。因此,想要取得更大的治理成效,无疑是难上加难。都说万变不离其宗,可污染源的变化给VOCs治理以及大气污染治理带来了更多的阻碍。
在此背景下,VOCs治理需要在新形势下建立起更加的治理体系。而新一轮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的制定正开启了这样的一个新阶段。
国家大气治理专家原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经过这几年的治理,PM2.5成分也在发生变化,硫酸盐的含量显著下降,但是硝酸盐占的百分比增加了,有机物占的百分比也增加了。这样的比例变化意味着VOCs治理已成为2018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方向。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与技术,摸清VOCs污染的来源,对症下药,制定治理措施是当务之急。
VOCs治理不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而且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VOCs种类繁多,污染排放更是来自各行各业。燃料燃烧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交通运输会带来VOCs污染,建筑和装饰材料、纺织业、电子电气行业都会排放VOCs气体,就连吸烟、采暖和烹调等得烟雾也是VOCs污染的来源之一。因此,分散而复杂的来源使得VOCs治理更加复杂。
不过,在众多的污染来源中,交通运输、工业、燃煤是VOCs治理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因此,控车减煤也成为对症VOCs治理的良方。
针对众多的污染来源,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是源头战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促使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绿色体系的重要方式,甚至可以称作是包治百病的良方。此外,针对交通方面的污染源,提高燃油品质也将给VOCs治理、给绿色交通增添助力。
不过,重回制定VOCs治理方案的话题,利用“环保+物联网”和“大数据”理念,推出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以网格化的技术手段锁源才是打开监测通道、构建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
VOCs治理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从技术方面来说,复杂的VOCs治理技术是给这一领域造成桎梏的重大原因。而不断催化的市场契机又迫切的需要技术的革新释放出新的治理空间。
目前,由于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没有二次污染等特点,催化燃烧技术被认为是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技术之一。随着电厂脱硫脱硝的治理市场已经相对饱和,非电行业的VOCs治理市场潜力的显现,VOCs治理技术已成为废气处理行业共同角逐的跳板。
在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VOCs逐渐成为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重点。钢铁、化工等非电行业的VOCs治理市场需求越来越可观。放眼未来,对于VOCs治理区域新模式的探索,将是一个的时代,是一个产业集群效益的时代。根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将比2009年减少430万吨,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将会超过17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