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由于在气候少雨、取暖燃烧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废气排放开始积累,大气污染相对其他季节更为严重。今年秋冬,生态环境部决定通过对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15个重点行业开展绩效分级评价和差异化管理,分为A、B、C三类,不再一味采取限停产措施。
因此,各地方的应急预案定得实不实,减排清单编得实不实,事关年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任务的完成效果。2019年7月31日,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部署动员暨清单编制培训电视电话会的召开,拉紧了应急减排清单的编制工作这根弦。
各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清单修订进行得怎么样了?有什么进展?
北京:顺义区于9月份发布《2019年空气重污染工业企业应急减排清单》,据了解,全区共有107家企业需纳入清单,应急企业数量是2018年的250%。作为其中的重点区域,在重污染天气的防治上更为谨慎。
上海: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于8月底完成汇总复核区级和市管企业减排措施清单,涉及钢铁、化工等7大类31个行业,实现了减排措施全面覆盖。
天津:生态环境部于9月初发布《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其中表示对不可中断或中断周期超过24小时的生产线或生产工序,提前指导企业调整生产计划,确保预警期间达到减排比例要求。
江苏:无锡48家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涉及印染、混凝土、铸造、木制品生产等多个行业,此外,还重点增加了一些关键性涉气工序的管控力度。
河北:德州市于9月22日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24日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涉气工业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清单橙色预警停限产措施执行减排,其中规定应急指令发布前已停止生产的生产线、生产装置、生产工序,应急响应期间不得恢复生产。
吉林:吉林启动“一微克”行动计划,明确造成秋冬季空气质量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燃煤和秸秆露天焚烧污染,根据各地区的空气质量差异,聚焦重点时间段,对大气污染实施更精细化管控,量化管控,提出了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方式等7大类23项具体任务。
除了编排好分级企业清单外,各地相关部门还指导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停产的生产线、工艺环节和各类减排措施等关键性指标,扬尘源、移动源的减排措施也会强制性进行减排控制。
2019-2020年秋冬季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的开局,在“改善重污染天气,夯实应急减排措施,推进实施重污染天气应对区域联防联控”基本要求下,重污染天气的防治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距离打赢蓝天保卫战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