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污染防治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其所排放的污染物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格外严重。因此,“整治‘散乱污’企业”成为了我国蓝天保卫战的一个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随着天气污染防治的持续推进,在整治“散乱污”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统计,仅2017年,2+26城市“散乱污”企业整治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率达30%。
临近2020年,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仍继续加强进行中,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下降正是各项措施完成数据增加的结果,为了巩固以往的“散乱污”企业整治和监管其他企业的大气污染情况,我国采用科技手段来支撑保卫蓝天行动。
运用电力大数据倒查监管企业大气污染——就是众多智能化大气污染防治手段之一。
根据企业用电量还能监控到企业是否达标排放?生产得多,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也就越多,由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工业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其排放污染物直接相关,虽然不能直接掌握企业的具体生产活动,但可以通过用电数来推断并监测企业的生产情况。
在此基础上,电力公司为了实现与环保的信息共享,深挖电力大数据价值,打造并升级的一种污染防治电力监管平台。通过跟踪其用电负荷及电量变化情况,既可以实现对企业环保设施是否按要求正常运行,还能由此测算出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根据介绍,了解到,相关部门以工业生产用电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根据不同行业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建立模型,同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借助智能平台形成污染物排放热力图,一旦出现用电异常,预警机制协同启动,此外,还可以直观的显示重点污染源。
环保部门定期对用电量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无需到现场排查,就能对企业生产排放情况精准管控,省时省力更高效。尤其是对重污染天气,环保部门可以借此进行预测,在启动应急预警时作为选择重点防控对象的依据。
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积极开展或已经投入使用基于电力大数据与城市大气污染管控的项目。成都计划今年冬季进行试点应用,而河南和山西等地均已投入使用。有资料显示,河南污染防治电力监管平台每天可以自动生成监控数据45万余条。
用数据说话,不论是监测还是管控上,都离不开数据,而借助大数据打好蓝天保卫战是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的必要手段和必要趋势。这也意味着,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的广泛应用,大气污染防治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无人机、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平台等就是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