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卫星 2018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18.2%,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90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4%。《报告》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在1.8万亿元-2.4万亿元之间,对应年增长率区间为6.1%-22.5%。从数据看,环保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
这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通过对所选取的近1万家环保企业样本(含环保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共407家)进行调查、财务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按照年均增长率14.3%计,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比上年预测数增加0.1万亿元。
记者了解到,为系统反映2018年~2019年我国环保产业整体及各领域发展的状况、特征及趋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编制《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并对外发布。
10%企业贡献90%以上营收
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但利润下滑明显
目前,以小微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短时间依然无法改变。《报告》指出,在列入本年度统计分析的环保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6%、24.8%;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1.5%。2018年,上述企业贡献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3万亿元,营业利润总额1088.8亿元。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7531.2亿元,占比为57.1%。
然而,92.0%的企业营业收入、86.5%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集中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仅占所统计环保企业的10.4%。
同时,虽然环保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较2017年增长了13.2%,但营业利润降低了6.4%。除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外,其他领域营业利润均同比下降。
发达省份呈现产业集聚效应
竞争力持续增强,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因具备资金、人才、技术等先天优势,同时也是市场需求侧,集中了绝大部分优质行业企业,呈现产业集聚效应。
以营收为例,东部地区产业贡献显著,营收总额超过中、西部和东北3个地区营收总和,占比超过60%。其中,北京、湖北、浙江、广东、江苏5省(市)贡献了全国近63%的营收,北京一地更是贡献超过21%。
除了营收,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还从高水平人才需求、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上得到体现。
总体来看,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呈现高学历、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高,研发、管理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大的特点,反映出环保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工业行业,由于技术性和专业化程度高,对高层次人才的依存度较高。2018年,受经济形势及产业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影响,环保企业从业人员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失,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同比下降1.9%,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由126人减少到124人,但主要是工人数量的下滑,同比下降12.0%。总体来看,高水平人才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劳动生产率看,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人均营业收入131.7万元,略低于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超过3.5亿元,高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反映了与传统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环保产业生产效率尚可。与2017年相比,企业的平均人均营业收入和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分别提高了16.1%、13.9%。
从创新能力看,被调查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水平。与2017年相比,2018年相同样本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增长9.1%。
回款压力依然较大
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达到55.4%
近年来,资本寒冬席卷环保行业,不少环保上市企业急于寻求纾困之策。在资金退烧、融资成本高、企业利润下行的当下,资本运营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
《报告》指出,从盈利能力看,被调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8.8%,低于201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优秀值,高于良好值;被调查企业利润率平均值为7%,低于201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工业企业利润率的良好值,高于平均值。与2017年相比,2018年相同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率均有所下滑。
从资产营运能力看,被调查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为0.6、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为3.3,均较低。与2017年相比,2018年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同比与2017年持平;应收账款周转率略有所下降。这反映了环保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回款问题仍较突出。
从偿债能力看,被调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201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良好值,低于平均值。同时,与2017年相比,2018年相同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了1.3%,达到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