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制定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目标设定:延续《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路,主要围绕着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方面来设计目标;
同时与“2035年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要求进行对接。
重点举措:从空间、时段、行业领域和污染物出发,协同治理PM2.5与臭氧;继续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特别针对工业炉窑和VOCs综合治理;完善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运用科学技术等,提升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
为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会重点关注哪些?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我国已经在成因研究、解决方案等方面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
经过2000多名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持续三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更明确了大气污染成因,为下一步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重点污染物和重点区域也发生了变化。
重点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呈现明显的好转趋势,但臭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6.5%。
重点治理区域:在4月例行发布会中,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为重点,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
另外,在PM2.5的治理上,早就有专家指出,汾渭平原成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攻坚区域,同时川渝、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也应该重点关注。
“实现污染减排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是制定2020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的一大想法。2019年实施的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不仅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水平,还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了治理有重点、保障减排可核查、可监测、可操作。
“既保蓝天又保订订单”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基调。据了解,2020年将对39个行业进行分级,实行差异化减排措施。
综上所述,2020年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将朝着突出重点,科学施策,经济有效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