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5月例行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表示,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
同时,生态环境部也强调,不比谈“氧”色变,因为臭氧平均浓度超过每立方米160微克,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更何况,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东西”。
当然,针对臭氧污染,生态环境部也在积极行动。
2020年4月22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发布关于成立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消耗臭氧层物质监测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明确,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蒙特利尔议定书》相关监测要求,拟定国家履约监测研究发展规划、计划;指导全国环保系统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监测,拟订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监测技术指南、规范和导则;为国家制修订消耗臭氧层物质相关监测质量标准、方法标准等工作提供咨询;开展全国范围内消耗臭氧层物质监测工作检查。
在生态环境部到中国环科院调研了解臭氧污染成因与防控研究工作情况时也曾强调,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区域性传输特征和污染特征、联防联控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以小的经济代价取得大的环境效益;加强臭氧重要前体物VOCs和NOx排放源的研究工作;加强臭氧浓度的监测监控;深入分析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形成的影响等。
5月,生态环境部透露,已计划启动各地工业园区、企业集群、重点管控企业排查,准确掌握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情况。同时,相关攻坚行动方案已开始征求意见。
根据安排,生态环境部门将引导石化、化工、煤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企业合理安排停检修计划。6月底前,各地组织完成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园区、企业集群、重点管控企业排查,逐一建立管理台账。重点排查以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染料、日用化工、化学助剂等化工行业,以及纺织印染、注塑等30个行业为主导的企业集群。
自2020年6月起,生态环境部将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监督帮扶工作,时间尺度上聚焦臭氧污染严重的夏季,也就是6—9月;空间尺度上聚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行业上聚焦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行业。
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发达国家治理经验看,主要是要很好地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只要持续减排,长期看会把臭氧浓度逐渐控制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