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成效显著,7月15日至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开展了5个轮次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行动。夏季臭氧监督帮扶组共检查企业11.7万家,监督帮扶涉及的82个城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共计567天,平均每个城市增加6.9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新过的数据分析,2020年前三季度,臭氧没有像往年一样在第三季度达到该类型污染的峰值,反而是在评估中同比上季度下降了7%以上,逆转了5年内的臭氧攀升规律。
重点区域领域,臭氧污染治理也取得了成效。数据显示,2020年7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重点区域臭氧浓度显著降低,臭氧超标天数明显减少。
上述成绩为我国接下来继续攻坚臭氧污染坚定了信心。
众所周知,“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旋律是推进PM2.5治理和臭氧治理的协同,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比已超过PM2.5。
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到接下来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臭氧污染治理呢?
2020年10月16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的《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指出,当前我国臭氧污染治理面临3大问题,分别是:重点区域如何协调好PM2.5和臭氧或臭氧两大前体物(VOCs和NOx)之间的关系、臭氧污染控制的科学认知与实际防控的可行性和可达性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现象、如何协调臭氧污染防控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另外,臭氧污染区域性明显,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表示,我国臭氧污染在城近郊区属于VOCs控制,在远郊乡村属于氮氧化物控制,在城市群区域多属于VOCs控制。在此背景下,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工作,准确定量分析城市—区域—全国等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臭氧来源。
当前我国臭氧污染治理主要针对控制VOCs排放展开。有专家指出,长期来看,持续降低臭氧需要不断对氮氧化物实施深度减排。因此,未来臭氧污染治理将转移到氮氧化物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两大领域,即柴油车的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
由此可见,我国在臭氧污染治理上已经有了清晰的治理路线,弄清具体的臭氧来源和持续推进协同控制只是时间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有信心取得更亮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