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寇江泽 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
2016年,国办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目前,湿地保护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湿地立法。
我国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当前,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恢复退化湿地的重要抓手,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紫水鸡、红头潜鸭、钳嘴鹳、卷羽鹈鹕等,频现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在改善人居环境、助力百姓增收方面作用凸显。2019年,全国的国家湿地公园接待游客量达3.85亿人次,89.33%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湿地公园同时成为自然教育的主阵地,全国的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开展1.76亿人次的科普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