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出台,文件本身不乏亮点,详实且接地气、同时有足够的前瞻性。这是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我国在部分领域面对可能的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由此提出构建双循环、实现各行业技术和产业升级、追求高质量和绿色发展、以及稳就业稳制造业等多种大背景下,由工信部、科技部和环境部3部联合制定的。这个时代大背景在不同的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环保行业就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因此所面临的痛点难点有共性也有其行业自身的个性。本文尝试由此就文件推进中的关键点和难点痛点做些简要的分析:
一、总任务目标基本可达,但也存在挑战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环保制造业产值在2016年是6200亿元,而到了2020年已达到 1万亿,按照这个趋势2025年达到1.3万亿是合理的预期,但是这个目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环保行业总营收增幅首次降至10%以下,近三年来增速逐年明显下滑,在大气十条、水十条等对环保行业高增长起到重大支撑的文件逐步效力衰减后,整个环保行业的总量增长有可能面临挑战。此外,以政府付费为主要来源的环境治理服务(城乡污水、垃圾)还要受制于近几年地方政府的收入下降,而工业企业为收费来源的工业三废治理则需要我国整个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支撑。在宏观环境上,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目标的实现有可能受到上述外部大环境的不可控因素的制约。
二、环保行业本底值不清是行业统筹管理工作的难点之一
上述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相关报告中,2020年环保产业测算的总的营业收入仅为1.95万亿元,其中环境服务收入为1.2万亿元,考虑到还有施工等其他类型营业收入的占比,环保装备行业当年总营业收入应该远不到5000亿元。此外,报告所调研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大约占前述测算总值1.95万亿的约60%,而调研企业范围内的从事环保产品制造的有2000家左右,其中700家兼营环保服务,粗略计算这2000家的环保产品产值最多是1000亿左右,按这个倒推2020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的总产值仅为约2000亿元。因此可见,本底值不清是研究我国环保行业的难题之一,也给环保产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三、装备制造业受环保行业应用型和成本性俩大特征影响,但更多的应用场景是我们的优势
环保采购模式一直具有能省则省的成本型特征,追求低廉价格的行业基本面尚无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相对不足。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我们观察到在基础科研方面也一直缺乏来自环保企业的投入,院校中的环保行业的突破性成果很多来自其他专业学科(化学、热力、机械、材料等),而诸多环保企业在自身的科研投入方向主要在应用角度,追求的是从解决市场上的实际环境问题出发的立竿见影和短频快的效果。因此,从目前我国环保装备水平看,离发达国家在材料、仪器等高端产品上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上述特征带来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在世界产业分工的地位,我们的工业污染物治理的各种复杂需求,以及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城乡环境治理的巨大市场,给各种应用型环境治理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这又成为我们的优势,结合我国制造业性价比高的特点,这样的产品优势又会辐射到一带一路甚至反向走入发达国家市场,为我们的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开新的天花板,比如在膜产品和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等领域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
四、为根本上提升环保装备的科技水平,发挥科研院所在基础科学上的作用尤为重要
前款所述的基础科研薄弱的行业情况,目前看基本不可能期望环保企业自身来解决,因此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正如前述,环保的高端产品的升级突破更多要依赖其他相关基础学科的助力,针对性突破未必来自环境学院,在化学、材料、自控等方面我们都有相当的空间可以提升,提升空间也会受制于我国在这些领域的自主科研的突围能力。做好相关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发挥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平台在其中的桥梁作用,都是文件中所强调的助力方式。
五、需要关注不同领域的商业模式的不同分而治之
环保领域之所以复杂,就是对于不同的细分领域,其商业模式各有不同,也会影响一些举措的实施效果或者需要调整其实施模式。比如,在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中,北控、光大、首创、中节能等大型投资运营企业而不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因此在水环境、无废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技术整合,虽然这类企业未必在环保装备制造方面有所建树,但依然应该是这类企业去发挥文件中的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而不是景津这类相关领域的大型制造企业。但是大气治理领域和工业废水领域则以工程总承包和设备供货为主,并不存在投资运营的商业模式,所以龙头企业就是相关的龙净、清新、倍杰特这类上市企业。
六、需要思考如何构建大小企业、国企民企之间的良性关系
前述说到龙头企业的作用,就必须结合环保行业的特征来思考大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协会的调查,大企业的毛利率更高,研发投入能力强,毫无疑问应该在环保制造装备升级中更有能发挥作用。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以政府侧环境治理为目标市场的大型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以投资运营为主,这个领域的大型环保企业基本都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这个与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投资运营模式对融资要求更苛刻,有利于国企发展,同时这种商业模式比技术、装备和工程模式更容易做大规模。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相对而言,这些投资运营企业长处在于投建管运,大部分不参与设备制造,相关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并不强,突破性创新更容易发生在民营企业内部。因此,构建一个国有和民营互补的产业生态环境,发挥不同类型企业各自的优势,是国家设计专精特新机制的初衷,而之于环保领域,就需要针对上述上下游产业格局的特殊性,提高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透明度,以促进企业采购的公平性,传导到中小技术企业来形成创新动力。
七、重视品牌、注重推广需要流程要素透明化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产业服务业的协会和其他平台组织该如何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优秀品牌的建立?这方面不但需要有所作为也需要精准作为。我们推广的是不是市场认可的先进技术?我们所制定的标准是不是反而有可能抑制了创新?回到我们这个环保行业本身,缺乏受益者付费模式的基本特征带来了整个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选择力偏弱等种种问题,专利保护水平也是各行业中较低的。因此,除了加大专利保护,鼓励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等措施,我们还要谨慎使用政府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手以避免对市场的不正常扰动,同时要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所作为,比如前述的加大推进设施运行状况的公开,以及湖南省住建厅曾经搞过的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公开大比拼,都是合理使用体制内资源促进行业发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