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银行”在生态资源与生态资产、资本之间架起桥梁,推动了生态产品的规模化增值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两山”转化闯出了一条好路子。
“生态银行”借鉴了商业银行模式,搭建起一个围绕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市场化交易和可持续运营的平台,运营管理生态资源的“权”与“益”,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创新机制。
换句话讲,“生态银行”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生态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态资产优化利用,为资源资本化搭建起中介平台,提供一个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从而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近年来,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对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了有益探索。2018年以来,福建南平市开展的“生态银行”实践以“生态银行”理论为指导,创新生态资源交易类型,为资本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打开了通道。
要更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需要有功能健全的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浙江省借鉴“生态银行”理论,开展“两山银行”实践,通过以农业和林业资产经营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等国有企业或社会企业等为主体,组建省、市、县(区)级“两山银行”。浙江省常山县构建了集价值评估、信用评价、资源收储、转让流转、抵押贷款、绿色金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广域性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咨询策划等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农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和智慧绿色乡村建设的核心。
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还离不开金融赋能的长效机制。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成立“两山银行”金融服务中心,搭建涉及林业、旅游、自然资源、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既能整合运营生态资源,又能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在江西首创“景区收费权质押贷款”“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竹木产业链融资”“林权代偿收储担保”等经验做法,通过金融支持生态产业优化升级,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从三地的实践探索来看,福建南平市在前端自然资源的确权、管控和收储上成效显著,并对各类生态资源类别进行了模式探索,创新碳汇生态产品交易;浙江常山县更加注重生态银行中端平台建设,规范、创新和运作平台公司,构建了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盘活了存量生态资产;江西资溪县在生态银行后端发力,发挥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创新林权代偿质押等绿色金融。
立足本土,因地制宜,扎实稳健,生态惠民。相信不远的将来,“生态银行”的“清泉活水”,将会在更多地方浇灌生态发展的种子,唤醒更多山水林田之美,开拓更多生态富民、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