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区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大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的一般控制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6%。区域内现有野生植物227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珙桐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巴山榧树等73种;有野生动物9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有大熊猫、云豹、中华秋沙鸭等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等74种。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存极好,有“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云的故乡、动植物的博物馆”之美誉。
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依托这一优良自然禀赋,打出“一套体系、两大IP、三个萌宝、锁定四季”组合拳,让自然山水与教育体验充分融合,将富有瓦屋山特色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做深做实。
打造“一套”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邀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植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智然小房子等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领域专家学者召开咨询会,结合瓦屋山实际情况,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生态体验小区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实施方案》。方案锁定“瓦屋四季”1个主题,塑造“生命、生态、生存”3个维度,设计“童年梦、美育家、生态行、科考汇、小卫士、生存营”6个板块,打造“熊猫营养师”“森林食物链”“古树修复”等多项子课程,完善了“1+3+6+N”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组织编印配套科普读物500余册。
眉山片区充分利用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监测平台,开发在线自然教育素材,选取红外相机等监测设施采集的影像数据,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教育展示基地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自媒体,向民众展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日常活动,激发公众自觉认同并参与保护工作。
立足本地特色提升国家公园形象
瓦屋山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平顶桌状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最美桌山”。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南大门,“四川1号界碑”落户于此,目前已有50余万人次现场参观1号界碑,成为瓦屋山区域“网红打卡地”。瓦屋山和1号界碑成为瓦屋山的“两大IP”,吸引来自各方的游客。
瓦屋山区域立足本地风光特色、借助两大IP、依托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优势,先后投资近18亿元,建成生态景观道路、访客服务中心、智慧监测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康养等8条特色自然教育解说径、18条22公里长的生态体验步道,设置景点解说牌、线路指引牌、野生动植物解说牌等500余处,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对外展示自然生态以及开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服务的主要场所。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金花桥社区的大熊猫博物馆也将于今年7月完成独具瓦屋山特色的展陈内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科普自然知识。
瓦屋山冰雪从每年11月起积雪至次年5月逐渐消融,积雪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推动冰雪产业驶入快车道。瓦屋山景区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冬风”,举办以“因熊联萌”为主题的冰雪嘉年华,组合国宝大熊猫“滚滚”、憨厚小熊猫“萌萌”和野生藏酋猴“皮皮”三大萌宠,全程陪伴众多家庭、中小学生等游客群体参与“萌萌大闯关”“皮皮总动员”“嬉雪场”“因熊联萌”“真人雪地大乱斗”五大体验活动,向来自各方访客展示国家公园自然冰雪之美。
锁定“四季”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瓦屋山区域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看万亩杜鹃,夏观飞瀑流泉,秋赏满山红叶,冬睹南国冰雪。以丰富自然资源为依托,眉山片区将“瓦屋四季”主题的自然科普课程,延伸为“生态行、科考汇、小卫士、童年梦、美育家、生存营”六大自然教育主题,设置了4个碧山课程、4个映雪课程、21个特色课程和18个扩充课程,吸引智然小房子、爱必立、蝉鸣学堂等自然教育机构先后选择瓦屋山区域这个“自然大课堂”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经过培训,大熊猫国家公园基层巡护员、瓦屋山景区工作人员这些特殊的“自然教育导师”,立足本地,深入浅出地为访客讲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保护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文创活动,让更多访客了解大自然、爱上大熊猫,进而化身为自觉守护自然资源的忠诚“卫士”。
一系列的自然教育活动,也为瓦屋山区域带来了“全国生态体验小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试点建设单位”“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荣誉。(何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