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利马气候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气候司司长苏伟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刘晓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日前在秘鲁首都利马落幕,它是气候谈判多边进程的重要节点。在经过北京和利马的中途加油、鼓劲后,各国正为在巴黎顺利“撞线”做最后一程努力。
在此次会议上,尽管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是围绕气候谈判主要议题的实质性争议并未得到解决,这已注定通向巴黎的2015年将是更具挑战的一年。正如利马气候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所言,明年谈判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各国既要有决心、雄心,还要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主张这份新协议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要素,并认为这些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发达国家则主要突出减缓,不愿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等方面做出承诺。
然而,此次会议形成的巴黎协议文本草案并没有减少已有的难题。会议的最终决议中关于巴黎协议的核心议题,即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要求各国在2015年做出含有各自公平份额的最基本承诺,甚至也并未要求包含共同且详尽的信息,也没有任何机制去评估这些承诺能否有效阻止全球变暖的步伐。
巴黎会议是多边进程的重要节点,目标是达成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际协议。一些气候问题专家认为,如何在即将制定的巴黎协议中与时俱进地反映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是未来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
谈到对明年巴黎气候大会的预期,解振华表示:巴黎协议能做到让大家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可能就是最好的结果。希望各方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集中精力围绕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要素展开谈判,精诚合作,聚同化异,尽早就协议案文达成共识,确保巴黎会议如期达成协议,不断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张,按2011年德班大会的要求,巴黎协议应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多个要素。对此,解振华直言,希望利马大会决议能在实际执行中真正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包含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要素,并希望发达国家真正兑现承诺,履行公约责任,在减排、提供资金技术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方面做更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利马谈判过程中,资金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文本中并未说明发达国家是否会兑现其已有承诺。如果在资金方面没有突破,巴黎协议就无法达成。
在经历多次气候变化大会的艰难推动后,各方都对巴黎大会给予很大期望,以期用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为人类和地球的福祉提供坚实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