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吉林省全面完成全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比预定的完成时间提前了45天。
吉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样地外业调查工作和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完成森林样地827块、草原样地232块、湿地样地25块、荒漠化样地16块、509.68万个林草湿图斑与国土“三调”数据的对接融合工作。
2021年6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启动会。会后,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立即行动,组织召开全省启动会议,组成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编写实施细则,迅速启动了吉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
高度重视,超前开展工作
吉林省提前开展了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2020年3月,吉林省林草局首次获取国土“三调”初始成果数据,并立即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国土“三调”初始成果比对工作。2021年4月,吉林省林草局再次获取国土“三调”数据,加快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进度。在国家林草局部署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时,吉林省已完成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的分析叠加工作,并初步掌握了国土“三调”数据中林地、草地、湿地资源情况。
抽调骨干,组建外业调查队伍
根据国家、省、市(县)一体化推进要求,吉林省按国家规划院1人、省规划院跟配1人、地方县(市)至少1人的比例配置外业调查队伍。全省共组建22支、共200多人的调查队伍,并为每组配备一辆越野车和专职司机,确保调查队伍懂业务、熟路线、出行有保障,外业调查各项工作顺畅开展。今年夏天,吉林省持续高温、多雨,调查人员克服天气不好、山高林密、样地分散等不利因素,连续作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全省外业调查任务提前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片包干,定人定位定责
按照吉林省林草局在全省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启动大会的工作要求,吉林省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将全省划定20个片区,组建20支技术队伍,实行“三级”分片包干责任制。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包地区、科室负责人包片区、专业技术人员包县(市、区)。各级片区负责人全部下沉到各地、各单位,随时研究、解决基层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定期集中开展培训和答疑,为吉林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超前完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针对特点,研发融合程序
吉林省林分特点鲜明,整体呈现为东部天然林居多且相对集中,西部少林且以人工林为主的特点。结合全省林分分布情况及数据融合对接要求,吉林省自行组织研发编写了融合程序,实现批量处理西部林带与国土“三调”图斑对接融合,并针对东部地区林地面积大、小班较为集中连片的特点,采取国土“三调”数据与“一张图”数据叠加裁切后,再使用国家融合工具进行系统对接融合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软件批量处理和不同的林分类型应用不同融合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融合工作精度。目前,全省75个单位都已经通过国家融合软件逻辑检查。
加强督导,及时解决问题
吉林省林草局高度重视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开展情况,于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次组成督导组,深入和龙市、敦化市、松江河林业局、临江林业局等地检查督导工作。通过现地检查、慰问工作人员、开座谈会等方式,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外业人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部署和要求。
进度日报,掌握工作进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开展之初,吉林省就建立了日报制度。全省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报送当日工作进展情况。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按区域汇总提报。吉林省林草局资源处向局领导汇报当日工作进度。通过建立日报制度,吉林省林草局全面掌握全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进展和动态,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提供了基础保障。
多措并举,确保人身安全
今年,吉林省共布设森林样地827块,其中,有96块森林样地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近些年,吉林省东北虎豹种群数量不断增多。为破解如何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东北虎豹公园内样地的难题,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唐小平副院长亲临现场指导。吉林省林草局两次牵头会同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延边林管局、延边林草局及6家虎豹分局相关领导、专家,深入分析样地落点虎豹活动情况,本着“适地适策”的原则,实施“增派人手”、“高声造势”、“敲山震虎”等方法,并依靠当地调查人员熟悉地形和现况的优势,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安全地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严控质量,保证出好成果
吉林省严格执行国家林草局印发的技术方案、技术规程、技术指南,严格技术培训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执行“首件必检”制度,规范开展外业调查工作。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严格质量管控,认真核实、严格验收。目前,省、市、县三级质量自查工作已全面完成,检查结果均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