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潘骞 滁州报道 安徽省滁州市一体推进“山、水、气、城”共治,打造生态美城初见成效。截至6月23日,滁州市PM2.5平均浓度为4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5%;优良天数为144天,同比增加35天,改善幅度居安徽省第三位。
滁州市坚持立体治山。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发展特色林业。今年以来,滁州市完成成片造林16.01万亩,占省计划118.6%,其中,矿山复绿补绿0.3万亩,白米山区域白果洼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入选全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案例。
在治水方面,滁州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已完成32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综合治理,完成118个长江入河排污口、7座长江港口码头治理,修复池杉湖生态保育区护岸坡1300米,加宽护岸步道至5米。今年以来,滁州市6个国家水质考核断面水质考核达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一直以来,滁州市坚持科学防治大气污染。今年,滁州市已整治“散乱污”企业1237家,对5家水泥企业10条生产线实施达标改造,完成6家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全市8个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集中供热;完成11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5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新能源汽车上牌90辆,升级换代480辆新能源公交车。
同时,滁州市还开展了系统治城。实践中,滁州市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全面治理环境问题,完成5个城市黑臭水体和14条县城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截至目前,滁州市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91%,新创建国家级森林村庄31个、省级森林城市1个。